2)第八百七十六章.赵俊臣的奏疏._摄政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疏之中,赵俊臣表示他在赶去花马池营的途中,遭遇了近五千名蒙古骑兵的突然袭击,而赵俊臣的身边护卫仅有五六百人,可谓是敌我实力悬殊,但赵俊臣却是临危不乱、且战且退,最终退到一处山丘之后利用特殊地形击溃了这支蒙古骑兵,并且是杀敌三千余、斩首六百三十三颗、俘虏了八十二人,缴获了战马五百余匹。

  收到这封奏疏之后,不论是德庆皇帝还是朝廷百官,皆是不敢相信——除了敛财与争权之外,赵俊臣竟然还有领兵作战的本事?而且是以少胜多、凭借六百护卫击溃了近五千名蒙古骑兵的惊人战绩!朝廷的西北边疆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这般显赫战绩了?仅凭这份战绩,就足以羞煞古往今来绝大多数武官、让赵俊臣在史书之中留名了。

  所以,这封奏疏的出现,顿时就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,也让赵俊臣再次成为了所有人的焦点。

  所有人初次读到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,第一反应就是赵俊臣在谎报战功、夸大战果,但战后的首级、俘虏、缴获皆是无法作假,并且陕西巡抚章晟德、锦衣卫千户洪高功、山西军镇副千户牛顺、固原军镇百户官王杨等人也皆是亲眼见证了这场战事,同样向朝廷呈送了奏疏作为佐证,却又让人挑不出任何漏洞。

  庙堂中弹劾赵俊臣的风潮也因为这封奏疏的出现而打断了,“赵党”官员们趁机纷纷出声为赵俊臣辩护,百官们针对赵俊臣究竟应该是赏是罚而争论不休。

  与此同时,在某些人的刻意推动之下,赵俊臣凭借文官之身率领六百护卫击溃五千蒙古大军的传奇战绩,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,让所有人都是津津乐道、议论纷纷,甚至是成为了说书人争相传颂的故事。

  就像是赵俊臣所说的那样,世人总是不愿意承认人性的复杂——在他们的想法里,贪官就应该是糊涂无能、愚蠢昏聩,清官就应该政绩卓越、文武双全——而赵俊臣身为文臣却是以少胜多打赢了蒙古鞑子,必然是坚毅睿智之辈,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会是一个贪官?

  于是,赵俊臣的民间声誉也因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。

  而就在这个时候,京城中枢又收到了赵俊臣的第四封奏疏!

  这封奏疏的内容就更加惊人了,赵俊臣称自己已经抵达了花马池营,发现三边总督王铮已经因病而无法理政,陕甘三边的所有军政事务大都是由一位名叫汪恭的幕僚负责处理,但赵俊臣经过调查之后,发现汪恭早已经与蒙古人暗通款曲,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暗中帮助蒙古人南下劫掠。

  所以,赵俊臣就当机立断的出手架空了三边总督王铮、抓捕了总督府幕僚汪恭!

  在这封奏疏的最后,赵俊臣表示自己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