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二十一章.聪明人的烦恼._摄政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沈常茂的临时起意,赵俊臣已是谋划多时了!

  *

  却说,德庆皇帝宣布了返京的旨意之后,赵俊臣与礼部官员们忙碌筹备了整整一天时间,终于是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。

  到了第二天早晨的辰时三刻,南巡船队准时离开了苏州,驶北而去。

  因为太子朱和堉捅了商税的大篓子,与南巡时的悠然态度不同,德庆皇帝需要尽快的赶回京城稳定局势,所以南巡船队的回京行程也十分紧促,一路上不会有任何的耽搁。

  南巡的时候,从常州到苏州,南巡船队一路上足足用了近两天的时间。

  但返程的时候,情况则是截然不同,南巡船队自从起航之后就一直是满速航行,离开苏州之后,当天傍晚就已是到达了常州境内。

  来到常州之后,德庆皇帝并不打算停留,只是稍歇一晚之后,就要继续北上返京。

  而就在这一天晚上,赵俊臣秘密约见了霍正源。

  *

  另一边,霍正源得知了黄有容的危机之后,就与林维、张诚二人不断商讨着扭转局势的方法。

  可惜,黄有容的倒台,已是大势所趋,不论三人如何商议,皆是无法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。

  对此,林维与张诚二人即是感到焦急、又是感到绝望。

  至于霍正源,心中的想法则要更多一些。

  与林维、张诚二人不一样,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没那么紧密,也没那么忠心,从某方面而言,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也并非是从属,更像是合作——霍正源向黄有容付出自己的才智与能力,而黄有容则为霍正源争取利益与地位,双方互助互利,仅此而已。

  如果黄有容依然还是阁老的话,那么霍正源也愿意继续效忠于黄有容,但黄有容的倒台既然已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,那么霍正源的脑中自然是浮现了“君子不立危墙之下”、“良禽择木而栖”之类的想法。

  毕竟,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一般,并不需要为黄有容陪葬。

  只是,霍正源虽然产生了更换门庭的想法,但自己究竟应该投靠哪一家势力,霍正源却依然拿不定主意。

  霍正源是一位聪明人,眼光十分透彻,对于将来的道路选择,也十分谨慎。

  如今在庙堂之中,既有影响力又有实力的派系,只不过有五家罢了——分别是前任首辅周尚景的“周党”、现任首辅沈常茂的“沈党”、户部尚书赵俊臣的“赵党”、太子朱和堉的“******”、以及德庆皇帝的“帝党”。

  对于霍正源而言,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投靠德庆皇帝、成为“帝党”的一员——可惜,霍正源既不是勋贵家族出身,也没有拍马屁的弄臣本事,再加上他的“黄党”背景,即使他投靠了德庆皇帝,也注定不会受到德庆皇帝的看重,只能渐渐的边缘化,霍正源对此自然是不大愿意。

  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